聯系我們
電話:0633-6269977
地址:山東省莒縣浮來山風景區
網址:www.mjcolour.com
郵箱:fulaishanjingqu@126.com
郵編:276511
民俗民風
莒縣周姑子戲
莒縣周姑子戲
周姑戲,俗稱“周姑子戲”,有時依照方言寫為“肘鼓子戲”,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,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。也叫“肘鼓子”、“拉魂腔”、“拴老婆橛子”、“盤凳子”。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,比如南路的柳琴、東路的茂腔、西路的五音戲都與周姑戲有著密切地聯系。
莒縣過門箋子
莒縣過門箋子制作
過門箋子
過門箋子是我國傳統剪紙系列中的一個藝術品類,又叫掛錢、吊錢、齋牒等。過門箋是莒地剪紙藝術的代表作,春節貼過門箋的范圍遍及全境,是莒縣流傳久遠的古老習俗。2007年,過門箋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;2008年,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莒縣從古時對過門箋的懸掛就有一定的講究。每門每窗所掛皆為單數,多為五張或三張,每張一色。過去的五色原指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,因在喜慶的民俗中人們忌諱黑、白二色,所以后來把五色定為大紅、粉紅、黃、綠和紫,其順序為頭紅、二綠、三黃、四水(粉紅)、五紫(取“五子登科”意),后期也把藍色加上,一套六色(取“六六大順”之意)。
自清末民初以來,莒縣過門箋的刻制工藝已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模式:先定好過門箋的尺寸,按尺寸設計出圖案,用牛皮紙、紙板、厚紙或袋子皮刻成模版,再按照圖案的線條找工匠打制出各種刀具,用木板、石蠟和鋸末做成一個蠟盤,把彩紙按尺寸裁好,一沓二百多張,然后把模版放在彩紙上面,用錐子扎上眼,再穿上紙捻固定,最后再放在蠟盤上,用各種刀具刻制,有些大的線條有時也用木槌敲擊刀具砸刻,全部刻完后把刻下的紙屑捅出,這樣整個工序就算完成。
過門箋子
莒縣割絨繡花鞋墊
莒縣割絨花鞋墊制作工藝考究,歷史悠久,提現了莒縣人民勤勞熱愛生活的精神,該鞋墊采用純棉材料制作.,具有良好的吸汗、吸濕功能,使腳不易在鞋內游走;具有優異的透氣功能,具有彈性,耐壓縮及吸收震蕩力功能,長期穿著不易變形變薄; 鞋墊上凹凸有致的針腳,對腳底有很好的按摩作用。電腦機織繡制而成,質量堅固耐用;不但顏色艷麗,花樣美觀,而且結實、耐用,可多次反復刷洗。 鞋墊圖案自然古樸、美觀大方、吉祥喜氣將傳統的文化藝術融入到鞋墊中,不僅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,而且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,是居家生活,饋贈佳友的理想選擇。
割絨繡花鞋墊
割絨繡花鞋墊
福壽文化節
浮來山福壽文化節是我們在充分挖掘古莒文化的基礎上,經過精心策劃與包裝所推出的日照市特色旅游節慶活動。浮來山在民間有天官賜福于此山之美譽,尋福祈壽由來已久,尤其是天下銀杏第一樹,是祈壽的標志、尋福的象征。
福壽文化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