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系我們
電話:0633-6269977
地址:山東省莒縣浮來山風景區
網址:www.mjcolour.com
郵箱:fulaishanjingqu@126.com
郵編:276511
傳奇傳說
臥龍泉的由來
浮來山,整個山勢就象一條臥龍。北面佛來峰是龍頭,定林寺為龍口,西面南北走向的浮來峰為龍身,南面飛來峰是擺動的龍尾。龍能騰云駕霧,龍離不開水。臥龍泉則如生命之水,潤澤著靜臥山中的蛟龍,驅惡鎮邪,興邦利民。傳說在很久以前,浮來山這地方原來沒有山,西面是一潭深水,潭中有一蛟龍,經常呼風喚雨,為害一方。忽一日,棋山寺的小和尚,偷吃人參果后,騰云南飛。老和尚喝了殘湯,窮追不舍,飛至洛河上空,降落在洛山頂上,化作僧人峰。那小僧不知師傅落地,只顧奮力南飛,半途猛一回頭,地上就起了轉頭山子(在今廿里堡西),未見師傅追來,于是便降落到潭上,立地成佛,這便是佛來峰的來歷。峰下壓住了興妖蛟龍,至今臥龍泉仍鑲嵌鑿制石龍頭,即象征此意。
南面飛來峰山腰,一條天然石龍蟠山纏繞,那一個個斗大的龍鱗,似人工雕鑿,巧奪天工。由此我們可以猜測:當年劉勰為其輝煌巨著取名《文心雕龍》,是不是受了雕龍遺跡的啟示而為之呢?
臥龍泉泉水清澈見底,據專家考證,泉水屬優質礦泉水,水中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。據測定:浮來山礦泉水的含鍶量是嶗山礦泉水的幾十倍。前幾年,有許多投資者意欲合資開發礦泉水,但我們為了保護天下銀杏第一樹,對這些開發予以回絕。臥龍泉為石灰巖溶洞,洞內一年四季貯水,與莒北玉皇山的裴泉相似。傳說若干年前,泉中棲息“龍魚”(學名鰻鱺,因莒地僅有,又稱“莒龍)。后因水淺池小,龍魚絕跡。為昭告后人注意保護生態,遂將此泉稱為“臥龍泉”泉邊立石碑永志。這種比重較高的硬水,浮力超常,許多游人向泉中拋擲硬幣,居然都漂浮水面數分鐘,令游客興趣盎然。
.jpg)
浮來山臥龍泉
云龍崖的傳說
云龍崖俗稱蟠龍巖,它位于飛來峰東麓,南北走向,一直延伸到佛來主峰,約
天地玄黃之時,仙翁浮丘公駕鶴棲此,遇一惡龍正在此山興風作浪,殘害生靈,浮丘仙翁為普渡眾生,把飛來峰招至此處,壓住惡龍。誰料那惡龍不肯伏法,拼命掙扎、抖動,竟然掀起縱橫裂痕,也就是現在的溝壑,眼看即將發生山崩地裂劫難。浮丘公見勢不妙,急忙掐訣念咒調來護法云龍,把將崩之峰,牢牢箍緊。那惡龍力盡術窮,垂淚告饒曰:“仙長恕我不死,我一定立功贖罪,造福一方……”仙翁大發慈悲之心,又念其千年道業,憫其發誓歸正,遂口念《喻悔真言》甩動拂塵,灑出洗心革面法水,給惡龍洗罪,并令罪龍在此山造出甘泉,為眾生所需。罪龍急忙應命,剎那間山之南北崩出兩眼甘泉。仙翁為永鎮妖魔,用云龍箍帶久纏崖腰。云龍崖之名,由此而始。后來有位文人在此崖下題回文詩曰:山來浮丘仙,潭名臥龍泉。蟠龍云腰纏,談玄是真傳。
關于云龍崖,在我們本地還有這樣一種傳說:在這山頂上原先有一座尼姑庵,當年庵里住著十幾個小尼姑,一個老尼姑。平日里青燈黃卷,香煙繚繞,香火很旺。清雍正八年六月(1730年),莒地大雨如注,一直下了七晝夜,到
飛來峰經過這場洪水沖刷,山腰奇跡般地裸露出一條盤山蛟龍,也就是云龍崖。如今,這條:“出水蛟龍”仍在時時昭示人們:凡事多為眾人想。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,切莫居山觀洪,無動于衷。
.jpg)
云龍崖
七摟八拃一媳婦
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,莒縣東一書生進京趕考,途中遇雨,就到這棵巨大的銀杏樹下避雨,忽然興致上來,想考察一下樹到底有多粗,就用摟抱的形式來測量樹的圍粗。書生竟然摟了七摟還沒轉到起點。正在他想摟第八摟的時候,被眼前的情況嚇住了———書生量樹的起點竟站著一位年輕的少婦。原來少婦也來大銀杏樹下避雨。由于樹太大了,所以兩人誰也沒看見誰。怎么辦呢?書生有心讓那少婦讓一讓,但不好意思開口,但又不想放棄自己的測量,于是就只好改為用手的方法,悄悄向那少婦身邊過去,數到第八的時候,正好到那少婦的身邊,那少婦竟然也沒覺察?墒,那少婦身體所占的位置怎么量呢?書生想不出別的辦法,就只好把少婦的體寬也算測量的一個長度。于是銀杏樹的樹圍就成了“七摟八拃一媳婦”。
幾百年過去了,銀杏樹的樹圍早已超過了“七摟八拃一媳婦”,但是,“七摟八拃一媳婦”的趣聞,卻在周圍的村莊里世世代代的流傳著。

七摟八拃一媳婦

浮來山的故事傳說
莒縣浮來山有三峰,浮來、佛來、飛來三峰組成蓮花座。名字很奇怪,必定有它的來歷。的確,有一段神奇的傳說。
都說老莒州這地方,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片汪洋大海,這個說法可信,要不,浮來山上的石頭里怎么還會有水生小蟲化石呢!傳說那里,凡是游到這里的神仙,都看著莒州這地主物華天寶,一旦汪洋消退,會呈現一片肥沃的平川,將是人類的文明之源。
這一天,東海龍王擴建龍宮,嫌旁邊的一座山礙事,想把山挪個地方。猛想起莒州雖是寶地,但缺少山巒點綴,何不將此山挪至莒州,再將那里的水收回東海,讓人類在那里繁衍進步,開創文明。想到這里,便命一老龜馱上這座大山,漂浮到莒州。山剛剛放定,就聽山上有一童破口罵龜,老龜好生奇怪,便爬到山坡上想看個究竟。等來到山坡上一看,原來是龍王三太子在山上玩銀杏果,老龜沒發現就連太子也馱來了。老龜說:“你別急,我再把你馱回去!闭f完,太子坐在龜背上,又被馱回東海去了。老龜回稟龍王:“山已安好!睎|海龍王面對莒州,只用鼻子一吸,莒州的水沒了,果然是一片平川。一座山孤立在這片土地上,因為它是從水中漂浮出來,所以人們叫它“浮來峰”。后來山上出了一棵銀杏樹,這是三太子玩銀杏果丟掉了一粒出的。這棵銀杏樹以后長成大樹,年年結銀杏果,為人們享用。
再說南海觀音一日出游到莒州上空,看見東海龍王為這人杰地靈賜了一山,大增了莒州的光彩,可惜只孤立一山,風淡景淺,我何不再賜一山相依,使其錦上添繡,也算我一功勞。說辦就辦,回到南海,交菩陀巖下一秀山召來托在手中,送往莒州,依浮來峰北側放定;順為山峰由佛地而來,故稱“佛來峰”,為凡人世代流傳,并點一寺院,后叫定林寺。
名山好水并不是一日形成。又一日,八仙云游來到莒州,見浮來、佛來二峰不翼而至,為莒州確實增色少。議論之間,那鐵拐李抬高聲音說:“人說八仙神通廣大,到處為民造福,可這里所造山景卻沒有我們的份,咱蓬萊仙山多得很,我們移來一座,為莒州做點奉獻,不是很好嗎?”那七仙欣然同意。那鐵拐李揮動拐杖,口中念念有詞,只見一座山峰飄飄從蓬萊飛來,穩穩當當地靠浮來峰以南落了下來,此峰飛來即稱“飛來峰”。有山無水不成山明水秀,鐵拐李好事做到底,一拐杖照山坡捅去,這一拐杖厲害,天長日久,水流不斷,有時東海聾子龍孫順泉游玩到浮來山,臥龍泉則是他們停留的地方。
你看浮來山那秀麗的景色,確實像仙景。山林蔥蘢,泉水叮咚,怪石林立,古樹參天。那龍王三太子無意種下的銀杏樹,如今枝繁葉茂,華蓋如冠,就它的古老與粗大,在今天蓋世無雙,人稱“天下第一樹”。南海觀音點的定林寺,至今完好無損。

浮來山全景

浮來春曉